行业知识

联系我们

ag凯发官网 联系人:程经理 手机号:18909660828 13966642777 座机号:0556-6980508 地 址:桐城市华东塑料城

它终于摆脱了被“网红打卡”毁掉的命运

- 来源:ag凯发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12 11:12:16-

  明明几年前还在对“搭车到西藏净化心灵”充满了向往,现在却看到“流浪”“自由”之类的字眼就烦。

  在一个意志坚定的打工人眼中——丽江艳遇必然遇到渣男/女、西藏骑行是自己找罪受、西北徒步更是在朋友圈表演大型“虚假孤独”。

  然而最近,对隔壁工位的文青同事嗤之以鼻的小梁,却突然遭遇了一场三观上的冲击。

  当听说人家休假去了西藏时,小梁本以为会在朋友圈中刷到“顶着红头巾微笑”之类的做作九宫格。

  同事在照片中全部穿着冲锋衣,拿着环保袋和铁夹子捡拾饮料瓶,还顶着红彤彤的脸跟巨大的垃圾袋合影。

  坚信旅游就是“换个地方躺一天”的人本来就已经没办法理解,让众多文艺青年痴迷的“军训式旅游”,到底有什么乐趣。

  而当“换个地方吃苦”的出行理念已经进化到了打扫卫生(误)的高度,就更让人疑惑:

  “既不特别也不高大上,累到爆就算了,连照片都拍不出几张。这也能算度假?”

  打开微博,到处都是想要辞职/休假/毕业后,到青藏高原捡垃圾的大城市青年。

  从小就对雪山充满憧憬的大学毕业生阿乔,经常在朋友圈刷到青海格尔木当志愿者的室友;

  看着人家“白天在蓝天下捡拾塑料瓶,晚上跟牧民喝酒吃肉”,不仅感觉自己正在备考公务员的做题人生索然无味。

  刚刚成为住院医师的小万,上个月被一条“招募西藏环保义工”的文章刷屏,每个科室都有年轻医生报了名,还要在朋友圈里转发求中签。

  “为了减少竞争,有人还去同事那里劝退‘你不能去,你的病人等着你呢’,我笑得脖子快掉了。”

  当穿着红裙皮靴的西北沙漠、开向天路的高原公路都渐渐沦为人挤人的“朋友圈摄影大赛”,传统的“灵魂净化之旅”已经没办法打动渴望逃离城市的年轻人;

  装备上防晒帽、冲锋衣和大手套,提溜着铁夹子在山间树上搜罗塑料袋、饮料瓶和易拉罐,才是真的浪漫。

  当然,作为一项体力劳动,寻找浪漫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徒步的疲累、重复工作的辛劳和风吹日晒的苦楚;

  本来等着看他拍出的壮美风光和人生哲理小作文,结果照片里全是大堆大堆的垃圾袋和塑料瓶。

  “清晨的牧场太美了 ,草尖上覆盖一层霜。今天上山捡瓶子,加油!拾荒人!”

  当时我把截图转发给共同的朋友,本来是想要调侃一下“颓废青年秒变正能量小伙”的神奇经历;

  没想到群里的大家纷纷对他表示羡慕:“啊,我也好想辞职去西藏捡一个月垃圾。”

  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庸俗后我不禁开始思考,“捡垃圾”这件事是怎么渐渐被拱上鄙视链的最顶端的。

  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原因是,身处快节奏社会的都市青年,的确是需要在旅行中获得“灵魂出逃”的快乐,

  然而随着“不为人知”的小众景点纷纷沦为网红,自驾、骑行这些曾经充满了浪漫气质的旅途选择,也渐渐变成了模式化的流水线。

  到大西北感受苍茫大地,结果每个景点旁都是着装风格一致的姑娘小伙,焦急地等着别人让出最佳拍照点。

  在加上很多纪录片中,志愿者的生活不止有捡瓶子,还有休息时的露营帐篷、在河流旁烹饪的野餐、与当地村民的友情。

  但另一方面,“高原捡垃圾”这个原本听起来跟浪漫不沾边的活动,慢慢的变多地被纳入到大家的文艺清单中,也同样有着客观原因的影响。

  雅鲁藏布江流经的玉松村岸边,堆满了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,形成170多平方米的垃圾场;

  青藏公路的沿线地带,塑料袋、塑料瓶随处可见,不仅破坏了生态,也对当地的牲畜、牧民的生计造成了影响。

  与触目惊心的污染画面相比,更让对高原充满向往的年轻人感到心灵震动的一点是:

  在旅游卫视的节目《行者·我在西藏捡垃圾》中,主人公刘畅曾说过一句很戳心的话:

  “我们到这里来看山川河流,但连不扔垃圾都做不到,有没尊重过这个山川河流。”

  这也正是很多人觉得在高原捡垃圾“很有意义”的原因——希望以外来者的身份,把外来者造成的问题解决掉。

  8月中旬,一位来自福建的27岁小伙自驾到西藏旅行,而在看到有游客随手把垃圾丢在景区时,他就萌生了边玩边捡垃圾的念头。

  一路上,他几乎天天都会花几小时清理、打包,并用自己的车转运到附近垃圾箱或县城垃圾站;

  今年已经71岁的登山家夏伯渝,1975年曾因登珠峰截肢失去双腿。从2017年起,他开始在西藏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,脚步遍布318国道沿途。

  今年8月,他被雅鲁藏布大峡谷被冲上岸的垃圾所震撼,于是坐在石头上下身不动地工作了一个小时,拿装了几麻袋的塑料瓶、塑料袋和鞋子。

  44岁的女性志愿者丹尘,跨越了3000多公里从香港来到西藏,只因看到了照片中遍地垃圾的景象。

  为了尽可能地清理掉游客们清理的垃圾,她每天不仅要拿着1.2米的垃圾夹子持续工作7个小时,有时还要爬下陡峭的悬崖,寻找藏身其中的“漏网之鱼”。

  如果说这些外来志愿者的付出,带给旁观者的是感动,那么身处其中的当地人,对“清理垃圾”这件事似乎有着更切实的无奈。

  塑料制品的危害不止在于难以降解,如果被牦牛、羊等牲畜误食还会造成牧民的之间损失。

  一个最直观的场景是——当牧民们把死去的牦牛腹部切开,发现牛肚中塞满了垃圾。

  而身为普通藏族人,《冈仁波齐》的主演们在拍摄途中,也看到太多垃圾造成牦牛死亡的悲剧;

  说到底,“高原捡垃圾”这件事渐渐成为“文艺想象”的一部分,其中有感动也有无奈。

  很多志愿者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,说的最多的就是:“如果游客一直这样扔下去,靠我们是永远捡不完的。”

  最近,一家创意公司“TOPic&Loong”与“美丽公约文明旅行”,共同完成了一个特殊的“带货”项目,试图让更广大的群体感受并参与到对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当中。

  他们在川藏公路旁建了一座《西藏G318公路特产墙》。而所谓的“特产”,就是川藏线沿路的垃圾瓶。

  志愿者从树枝上、峭壁间、山沟里捡来垃圾瓶,然后依照不一样的颜色放入特产墙上的不同容器之中;

  这面“特产墙”是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、腾讯广告、腾讯CDC联合举办的“我是创益人”大赛,所孵化出的作品。

  大赛的一大目标,就希望把时尚创意和社会议题相结合,以更大程度地拓展社会议题的声量和关注度。

  不仅颇具创意地把垃圾比喻成“特产”,还结合了直播带货的形式,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“捡垃圾”的环保行动当中。

  于是点进直播的每位参与者,都可以用0.5元就能买一个垃圾瓶,让它被运出这片原始的土地,再也不要回来。

  然而,在年轻人对环保议题的关注下,在更多志愿者的努力下,大众对于“捡垃圾”本身的态度却在转变。

  事实上,作为环保理念的最直接表达,这并非是捡垃圾第一次作为“时尚”的概念登堂入室。

  国外的很多环保人士,就曾经用“把自己变成移动垃圾桶”等颇具创意的方式,试图引起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重视。

  而如今,成为流行的“捡垃圾”与年轻人的高原想象相结合,正在缔造新的潮流。

  这一次独特的“垃圾带货”,也试图将“环保”这个宏大的社会议题,融入进普通年轻人所欣赏的生活方式。

  “在青藏高原捡垃圾”从来都不止是一场有关流浪的想象,它还是无数人在热爱中脚踏实地的行动;

  项目所获得的收益,将用于对游客的环保宣传、建立志愿者服务队、完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这几项重要的任务当中。

  而那些想还藏区一片纯净,却又苦于无法亲身实践的人,不如一起来参加这场特殊的“特产带货”。

  “【点击带货】0.5元,带走一个西藏G318公路特产”,每个曾经拥有“高原拾荒梦”的人,都能够最终靠这样的方式尽一份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